創業輔導

江海英才創業大賽上海專場在交大舉行

現在位置:首頁 > 江海英才創業大賽上海專場在交大舉行

1月13日,作為南通市人才工作全面接軌上海「月月有?家家到」系列活動的首場活動,南通發展環境與人才政策推介暨江海英才創業大賽上海專場活動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行,南通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統戰部部長馮軍,上海交大黨委副書記朱健出席活動並致辭, 40多位南通市駐滬重點高校院所領導和專家,100多名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交大先進產業技術研究院和創業學院等相關部門人員,以及90多名知名創投機構、名優企業負責人共計500多人參加活動。

  接軌大上海 共建南通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

  舉辦此次活動是南通市貫徹落實省委對南通提出的「接軌大上海、建設北大門」部署要求,聚焦上海豐富的科技人才資源,積極推進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設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南通市充分發揮「靠江靠海靠上海」的獨特區位優勢,主動學習上海、服務上海、接軌上海,在包括科技創新、人才流動、產業對接、交通互聯互通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合作成果。特別是2016年,南通市開創性打造「一內一外」兩大創新創業平台,依託上海交通大學在上海「零號灣」全球創新創業集聚區共建南通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成為「十三五」期間南通設立在上海的離岸創新基地和科技人才項目集聚、轉移平台;並與高校成功創建南通技術轉移創新集聚區,重點引進高層次人才和團隊來通創新創業,為上海交大等高校院所的技術創新成果在南通產業化提供公共服務與支撐平台,實現「孵化在上海、轉化在南通」。

  13日上午,南通參會人員實地考察了「零號灣」全球創新創業集聚區、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國家實驗室、金屬基復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13日下午,南通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人才辦主任王亞雄推介了南通發展環境與人才政策,上海市僑聯副主席程東作主題演講。會上,南通市與上海交通大學還成功簽訂了上海交大南通創新創業綜合體合作共建協議和共同舉辦創新創業職業經理人培訓班合作協議,大力推動上海交通大學的科研成果向南通轉移轉化,促進新興產業和人才集群培育,推動南通經濟轉型發展。

  本次江海英才創業大賽上海專場活動,經前期廣泛宣傳發動,共篩選出14個優質創業項目參與現場對接洽談,9個創業項目進行路演展示,涉及智能製造、智慧醫療、新材料、互聯網+等領域,科技含量普遍較高,商業模式比較新穎,產業化前景看好。其中,項目獲得一等獎1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3個,分別給予現金獎勵3萬元、2萬元、1萬元;項目落戶南通的,入選南通市「江海英才計劃」,將給予不低於200萬元、150萬元、100萬元的項目啟動資金。

  作為衡量區域人才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今年南通市入選省「雙創計劃」的人數和入選率,繼2015年首次超越無錫躍居全省第三后,今年進一步超越南京列全省第二,其中創新類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列全省第一,實現歷史性突破。據統計,「十二五」以來,南通的高層次人才集聚持續加快,中國工程院院士歐進萍、王復明、美國科學院院士鄧興旺等來通創辦企業,39位院士在通建立院士工作站,先後引進國家「千人計劃」專家120人,入選江蘇省「雙創計劃」260人、省「雙創博士」202名、南通市「江海英才計劃」 資助對象251人(團隊),南通區域人才綜合競爭力保持江蘇江北第一。

  交大創新創業教育不斷升級 打造創業生態圈

  上海交通大學作為創新創業教育先行者之一,一直有創新創業的辦學傳統,以開放的創新理念構建校地合作新模式。長期以來,上海交通大學矢志不移地探索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早在2010年就成立了創業學院,2016年5月上海交通大學成為全國首批「雙創」示範基地的四所高校之一,在創業教育、創業研究領域積累了豐富經驗。學校依託「創業學院」這一創新平台,面向全體同學提供創業教育平台和培訓,開設創業通識教育課程,重在滲透和培養學生終生受用的創新精神,創造理念和創業意識;面向部分有強烈創業意願的同學,提供創業導師團輔導、創業苗圃預孵化和創業資金支撐等方面的豐富資源,使之成為大學生創業的「種子選手」,推動他們成為未來的創業家。在交大校園,「使創新成為凝結在交大學子血液中的一種精神,使創業成為交大學子生命中一種力量的迸發」已深入人心。

  2015年6月,「零號灣」全球創新創業集聚區啟動儀式暨上海零號灣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揭牌儀式舉行,由上海交大、閔行區人民政府和上海地產(集團)有限公司共建,著眼於初創產業,主要培育和孵化科技型創業企業,通過搭建完整的創業服務平台和成長培育生態體系,吸引和凝聚國內外高校在校生、校友以及教師落戶創業,旨在通過多方合作,助力上海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以「零號灣——全球創新創業集聚區」簽約為契機,學校繼續推動學生自主創業的「協同創新」和「持續創新」工作,激勵更多大牌教授以此為平台,挖掘、激勵、培育學生從事創新創業工作,為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搭建更廣闊的平台,為學生創新創業成果的不斷湧現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校地合作從點到面再到線 供給需求雙向對接

  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朱健表示,校地合作「從點到面,再到線」。近些年上海交大和地方的合作已經走到了3.0的時代。1.0時代是「點對點」的合作。高校的一些教授、科研團隊和地方一些企業等進行技術、產業化方面的合作。這一時期的合作,教授、企業各自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內生動力很強,但缺陷是零散,不具有系統性、全局性;2.0時代的標誌是「面和面」的合作。高校和地方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或合作框架協議。這個時期的合作更加著眼於全局,也具有組織介入、強有力的推動力。但也存在缺陷,那就是一旦地方政府負責人或是高校分管校領導調整,合作進展可能會受到影響。3.0時代的特徵,是雙方組織出面,但是合作的著眼點是地方的千億級以上產業,以及高校所對應的學科和科研優勢。例如南通,船舶海工、紡織、建築、電子信息、化工新材料以及生物醫藥是六個千億級以上的產業,上海交大也將匹配相應的學科和教授科研團隊進行縱深的合作。這類縱深的合作,不會因為雙方主管領導的變化而受到影響,更穩定、更持久。

  在「供給和需求」匹配方面。南通因為獨特的物理、區域條件,是上海的北大門。對上海眾多高校來講,南通優質的基礎教育和優秀學子是供給,我們高校是需求。對南通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來講,要建設成為上海高校學生的就業基地、實習實踐基地、產業化基地,以及創業基地,這些是需求,我們高校龐大的學科人才和科技資源是供給。供給和需求之間要有效銜接,要形成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機制,其實是在走上坡路。如果沒有堅強的推動,沒有持續的推動,他就會在上坡的道路上下滑,甚至回到起點。南通在江浙兩省地級市層面,對於人才工作的重視是一以貫之、持之以恆的,這一點也打動了我們高校,也是我們願意持續深入和南通進行對接、推動合作的重要推動力。

 

 

 

資料來源:新浪新聞 01月17日 AM 03:12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